紫月文学>奇幻>金鳞开 > 六二零 白日风尘驰驿骑(1)
    朱慈烺可以大大方方霸占国家大权,却不能接手内帑。无论如何,父子天伦是不容破坏的。只要家长健在,家中经济大权就是父母掌管。后世推卸赡养责任只是“钱”的事,在大明却是可以判处流放三千里外充军的重罪。

    在家教严明的士大夫家庭,子弟非但不能干涉家中经济收支,其本身所获取的收入也必须交给父母,并且被视作天经地义。五四之后传统被打破,乃至于华夏的新生代分不清父权和族权,以为所有收入归于宗族,那也是另一番风景。

    朱慈烺不相信自己的思想能够被大部分大明人接受,又不愿意统治一个没有亲情伦理,只有法律规则的冰冷社会,所以他并不想去抵触现行的社会规则,只能加以顺应。而且他也没有需要用钱的地方,母后将宫中生活打理得十分妥当,所以并没有对内帑动过任何念头。

    现在皇室投资处于初级阶段,基本都是空手套白狼,他说要占多少股份就是占多少,或是直接走账目,或是干股,并不需要从内帑支钱。而且可以预见,恐怕在未来数十年乃至百年间,大明皇室都仍将继续这种资本占有模式。

    难怪马氏说资本来到这个世界,每个毛孔都滴着血污……谁都不能颠覆“拳头大,资本足”这一真理。

    “只是负责此番南巡之事。”崇祯知道自己说得有些孟浪,哪有老子在世。家中大权就交给儿子的道理?这又不是国家政权,说让就让了。

    “此事儿臣自会安排。父皇无须劳心。”朱慈烺道。

    崇祯摇头道:“列祖列宗都未曾有千里冶游之事,武庙幸宣府尚且为朝臣诟病,朕幸江南,不愿花国家一钱。”真正离开紫禁城远行过的皇帝只有世庙嘉靖,不过他是回去修缮陵寝,不算游玩。

    朱慈烺知道父亲的文青病又犯了,道:“儿臣不知内帑所积银钱几何。”

    崇祯一滞,道:“朕也不知。且问了你母后再做计划。”

    朱慈烺只得应诺。

    得知要去江南游玩,周皇后当然很是高兴。然而作为天家的掌家人,她也清楚皇家内帑的根底。

    光复神京以来,皇店大多都被裁撤,只留下了宝和店。皇庄则被长子分给了各学校为学田校产,或是被女儿讨去捐给了养济院,仅剩下的田地大多在南海子。供宫中日常吃用都有些勉强。

    不过宝和店看似什么都不经营,每年收来的红利却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从崇祯十九年的十万余两,一直攀升到今年的百万两,而且还有继续上扬的迹象。这是因为最初只有火药、钢铁等与军工产业的收入,随着路况改善,马车收益日增。而且平板玻璃、铅笔等商品的市场越来越大,获利自然也就多了。

    当然,大头还是来源于南洋公司的分红。